全部
标题
发文机构
首页
-
资源中心
-
政策文件
鲍学军在全省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行政级别:省级
国别:中国
查看原网站全文
(2010年3月30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这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委厅主要领导十分重视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本次会议就是刘希平厅长提议召开的。今天的会议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部署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二是就做好当前我省中职教育有关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把握趋势,着眼未来,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当前,我省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基础能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各项改革,注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和专业布局是否合理的问题,采取措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在具体工作中: 1.通过项目建设引导专业结构调整。 2000年以来,我省先后实施了“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建设了一大批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并以省级财政投入为引导,促使各地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实训基地的评审,扶强、扶优、扶特;二是通过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办好一、两所职业学校;三是要求加强市级统筹,凡省级评审项目都需经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研究,在合理布局基础上再行申报;四是推动跨地区招生。通过项目建设和财政投入引导,使各地积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 2.通过学校布局推动专业结构调整。 自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加大基础能力建设,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全省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一批职业学校,在调整中突出主干专业或专业集群,减少学校之间重复设置的专业,加大紧缺专业建设力度等。譬如,湖州市是全省率先启动并已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地区。他们采取“撤并、联办、划转、新建”等办法,对学校布局进行战略调整,撤并了30多所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市本级重点建设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特色比较鲜明的4所学校;各县(市、区)分别建好1至2所骨干学校,推进均衡发展。近年来,湖州市又实施了以做强专业为目标的第二轮调整,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科学确定各校的专业设置,打造各自的品牌和特色,先后淘汰了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增设了现代物流、形象设计等新型服务类专业。目前,该市已经形成市本级学校专业设置,县域之间专业设置基本不重复的局面。 此外,杭州、宁波、嘉兴、舟山等地也通过增加投入、盘活存量、调整布局、优化结构等措施,促进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水平。温州市不久前也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作出了全面的规划。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富有特色的专门化学校。 3.通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专业结构调整。 近几年,全省各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与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并积极改造传统专业,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与当地支柱产业紧密结合的有杭州市西湖区开设的旅游服务与管理(茶文化)专业、绍兴县开设的染整与纺织技术专业、台州市黄岩区开设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苍南县开设的印刷技术专业、东阳市开设的建筑专业等;传统产业如龙泉市开设的陶瓷制作技术专业、青田县开设的石雕工艺专业、东阳市的木雕专业等;新兴产业如衢州市开设的光伏技术专业、海宁市开设的太阳能利用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建设借助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适应了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经过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符合区域经济要求,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努力,我省中职教育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的水平有较大提高,专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专业内涵和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目前全省504所中职学校中,3000名学生以上的有105所,2000人以上的有189所,教育部门所属的中职学校校均规模有了较大提高,一批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同时,中职教育整体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压缩财会、计算机、文秘等部分长线专业的规模,加强数控、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以及物流、会展、园艺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关专业建设。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2005年的25.1%提高到2009年的30%以上;农林类专业在校生数同比增长2倍;社会紧缺的服务类专业学生人数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紧迫性。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专业结构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就会造成有限职业教育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区域内专业重复设置过多。尽管我省的不少市、县(市)都加强了宏观调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专业分工正在逐步明确,但据调查,仍有不少地区县(市)域内的职业学校存在专业设置过多的问题,有不少学校设有10个以上专业,有的甚至20多个专业。有的地方同一区域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程度较高。例如,我省某县在同一县域内,有15所职业学校,其中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有13所;还有,同一个市辖区的两所职业学校,开设专业重复率达70%以上。过去职业教育投入较少,问题还不那么突出。但现在一个工程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投入需要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导致设施设备重复投入、招生无序竞争、有限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弊端,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二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不够。部分中职学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学校设置新专业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科学论证,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存在跟风开设专业的现象。据统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财经、商贸与旅游、加工制造、文化艺术和交通运输等6个大类专业,而农林类、能源类、资源与环境类、医药化工类和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数则明显偏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低,为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不足。 三是统筹力度不够。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力度不够大,市县之间、部门之间和学校之间协调不够;部分地区职业学校数量过多,招生竞争无序,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地区职业学校内部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向研究不够,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在普高、中职格局大体形成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中职教育发展一定要转到注重质量和内涵上来。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既是现实工作的需要,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只有切实加强统筹,在全局上保持一个合理的布局和专业结构,才能使职业教育得到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才能提高效益,从而保持中职教育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作,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结构的现代化。我省职业教育要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从今后五年、十年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把握趋势,着眼未来,谋划在先。现在就把布局和专业结构的思路理清楚,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抓住重点、破解难点,有效组织起各种资源集中建设好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能力强、办学有特色的现代化中职学校。相反,如果缺乏明确的思路规划或者当断不断、无序发展、资源分散、缺乏重点,就会错失良机,给以后的工作造成更大的被动。 二、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积极稳妥地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1.坚持未雨绸缪,明确工作目标。 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的经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形成以设区市为主体、县(市、区)为骨干的中职教育专业布局的新框架,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2.把握调整原则,注重工作方法。 关于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我厅已于今年2月24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职成〔2010〕21号),这个指导意见对调整工作的必要性、目标、原则和要求都很明确,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注重市级统筹。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参与下,逐步完成区域内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今后,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拟新设专业和改造提升专业及调整后的主体专业目录上报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未经认定的不得参加省级及以上项目审定。在市级统筹的前提下,各县(市、区)也要加强县域范围内的统筹,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一些学校设置过多、专业过杂、主干专业不明确的地区,市、县教育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提出调整的意见。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当前,各地正在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规划。各设区市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各个学校也要认真分析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可能性,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尤其要强化主体专业建设。主体专业是指基础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专业,一般应符合省级示范专业的基本条件。一般中职学校应培育1-2个主体专业,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应培育2-3个主体专业,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应培育3-4个主体专业,并逐步培育形成专业集群。通过规划这一手段,把学校自下而上的积极性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两者更好地结合,通过调研、磋商、协调,统筹各方资源和利益,使办学效益得到优化,减少盲目性。 三是注重政策引导。我厅将各地制订中职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专业结构调整计划等工作作为省级评优评先和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重点支持列入规划优先发展的专业。在现代化示范校、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等项目的评审中,加强政策引导。坚持“扶特、扶优、扶强”,兼顾特色专业,兼顾欠发达地区。各个学校要尽量做好“错位发展”这篇文章,同一县(市、区)域内职业学校新设主体专业不能重复设置。同一设区市内已经有3所以上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般不再新批准设置。 四是注重稳步推进。中职教育专业调整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在办学体制、财政体制、用人机制难以全面调整的情况下要推进这项工作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对此我们要实事求是,既不能一成不变、坐失良机;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乐观。要做到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冷静细致地分析专业调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首先,要在新设置专业上进行统筹,做好“增量”的文章;其次,再对已有的专业逐步进行调整,做好“存量”的文章。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以“增量”带动“存量”,减少震动。 3.深入研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近几年来,我省中职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专业建设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离社会的需求还有距离;离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有距离。衡量专业调整工作是否真正取得进展,最终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学生是否具备过硬的本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专业本身的内涵发展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上。要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最近,教育部下发了新修订的《中职专业设置参考目录》,希望各学校要深入进行研究。尤其要重视的是关于各个专业所对应的技术岗位、技术工种和技术证书等内容。要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加强对社会用人状况和职业岗位变动情况的了解。既要考虑到专业设置的稳定性,又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变动的灵活性,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推进改革。要在推动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提升。做好这些工作,关键在教师,教师水平不提高,哪怕建再多的房子,引进再多的设备都没有用。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抓好进修培训工作,使教师更多地到企业进行实践,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团队,深入钻研技术和工艺,形成新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把宏观层面的改革与微观层面的改革结合起来,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要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省中职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实施。 各地要做好中职教育专业调整工作的规划,拿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并制订工作时间表,分阶段逐步实施。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行业办学的指导,行业所办学校也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可能纳入规划和调整的范围。对长期招生困难、在校生人数很少的学校,要通过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等方式稳步推进调整工作,促使其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对一些长期未招生的“空壳学校”,在教育年报中要予以剔除,以如实反映办学情况。对民办中职学校要积极支持其发展,也要促使其办学条件和水平的提高,在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上不宜搞一刀切,允许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避免民办职业教育大起大落。对涉及教师调整和人事安排等具体问题一定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统一认识,仔细筹划,注意改革的力度、进度和接受程度。避免因调整工作考虑不周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使调整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三、狠抓落实,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前不久,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袁贵仁部长和鲁昕副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两位部长的讲话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新一任教育部领导班子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在他们的讲话中还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作了深刻阐述,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了要求。这次会议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整体规划,突出校企合作,突出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等等,内容丰富,充满新意,十分重要。有关内容我们将通过电子稿下发给大家,希望认真组织学习。同时,我厅在今年2月已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有关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十项工作要求,各地要抓紧贯彻、一一落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我省中职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下面就做好当前全省职成教有关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1.积极宣传高职招生、中职资助等有关政策,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 我省中职教育要发展,仍要保持一定的规模。教育部要求我省今年要完成29万人的招生任务,完成任务难度很大。要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到应招尽招,尽可能扩大外省来浙务工人员子女的招生规模,加大东西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工作力度。 今年,我省将在构建中高职衔接、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方面迈出更大步子。高职单考单招和“3+2”职业教育比例将有较大提高。高职单考单招和“3+2”职业教育的学生占当年中职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校考单录”自主招生扩大到院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5%以内,“校考加高考”自主招生扩大到5%以内;扩大生源范围,允许往届生报考高职自主招生。同时,高校“专升本”的比例也将扩大。这些改革增加了高职院校发展空间,也拓展了中职学生升学渠道。我们计划,今后几年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招生比例还将逐年有所扩大。同时,通过成人高考、网络教育、成人高职“双元制”改革、自学考试和试办高级工班等途径,中职学生升学的渠道将越来越宽。对中职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渠道的优势,要积极宣传,使学生家长入耳入脑。还要大力宣传近几年来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对中职学生的资助政策,增强中职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这次全国职成教年度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着重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作了讲话,足见教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袁部长强调,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着眼点。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认真落实袁部长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并以此为动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和内涵发展能力。要深化职教集团化办学,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推动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建立一批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争取在订单培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特聘兼职教师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争取在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方面迈出较大步伐。 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外部政策和制度环境建设,继续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行工作的通知》,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切实保障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利益,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 3.强化德育工作,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德育工作新机制。 自去年11月全省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各地纷纷出台文件,召开会议,把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拓展德育工作新途径,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开创了一个良好局面。不久前,我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人社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召开了德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今年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各地各校要再接再厉,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我省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水平。今年,我厅将统筹联合联席会议各部门资源,组织开展“德育名师送教下乡”,举行中职学生“文明风采”、“职教之星”等评选,举办全省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班,开展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扩大比赛参与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塑造中职学生阳光人生,构建新时期具有“浙江特点、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机制。 各地各校要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实施“全员、全纳、全程”德育,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加强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组建校篮球队、足球队、舞蹈队和合唱队等课外社团,丰富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这些活动的开展,重在人人参与、班班参与,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各学校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工业文化相结合,将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团工作,维护校园稳定,坚决防止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推行“7S”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去年9月,我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全省中职学校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全面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推进实训基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严格的管理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省各地有序展开。今年年中,我厅将对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7S”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希望各地、各学校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有效推进实训基地的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特别是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在全省职业教育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5.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面对当前各地存在的“用工荒”等突出问题,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培养和培训更多技能人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成校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增强农村成人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成校办学水平。我想强调一下,一些农村成校比较薄弱的地区要高度重视成校建设,重视抓好中心镇成校的建设。这项工作有的地方不够重视,抓得还不够紧,希望加大工作力度。 要积极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经验交流,努力促进全省各地全面均衡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争取全省每年有5万名左右的城乡成年居民通过“双证制”教育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一个学历层次。继续落实3万名左右预备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农村成校的作用,加强农民工培训,努力完成当地政府交办的各项培训任务。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很重。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努力开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Copyright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