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发文机构
首页
-
资源中心
-
政策文件
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9-06-12
信息类别:本单位文件
信息索引:00297276X/2009-03165
行政级别:区县(市)级
来源:余姚市教育局网
国别:中国
查看原网站全文
索引号: 00297276X/2009-03165 内容分类: 本单位文件 文件编号: 余教[2008]14号 生成日期: 2009-06-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全市各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学校要以德育为先导,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口号和理念。职业学校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以技能教学促进德育工作,教职工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现阶段我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现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校根据实际贯彻落实,并制订出实施本意见的具体办法。 附件《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突出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和遵纪守法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使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德育目标通过三年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以及改革、开放的意识和良好的就业意识,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学会交往和合作;确立守法用法的意识和恪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思想;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报效社会。三、德育内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开展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安全教育。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青春期教育。除以上系列教育内容以外,各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四、德育途径(一)、德育课程、德育校本教材和其他课程教学,突出学生技能教学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各职校德育课必须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提倡和鼓励各学校结合专业和行业实际编写德育校本教材。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德育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文化课教学要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和各种技能考核,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风的教育。(二)、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实训、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劳动习惯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要把德育活动纳入实训、实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成绩考核。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主动地在了解社会、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个性发展。各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学生社会实践规划,要有明确分工,做到人员、经费、时间、目标的落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三)、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职业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1、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要使用规划教材。 2、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各校要建立心理指导中心或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料,每千名学生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专业职称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3、心理健康教育要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并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 4、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要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职业指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职业指导列入课表,有教师、有教材、有考核。1、职业指导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开展创业教育。2、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3、学校要开展主题讲座,从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学校提供本地、异地、国(境)外就业咨询服务,举行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和追踪调查信息反馈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四)、学校德育主管部门、班主任等德育网络的管理,做好服务工作由学校德育副校长、党支部、政教处、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等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要树立服务意识,明确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以人为本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学校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通过举办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计划地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加入党团组织。政教处、学生处要加强引导管理,建立符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的德育考核机制和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网络管理和德育过程管理。学生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学生通过学习、生活、锻炼和实践,在与他人、集体的交往中学会如何学习、生活和做人。班主任是这个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加强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建设,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学校要制定班主任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主任待遇。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要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环境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1、学校要有科学定位,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完善的管理制度;2、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校歌教育活动。3、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4、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等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场所的宣传教育作用。5、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机制,搞好网络教育,办好主题网站,抢占网络阵地,争取网上教育主动权。五、工作措施(一)、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形成校长负责、德育校长具体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参与,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建立一支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整合全体教职工、家长和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支德育工作骨干队伍。每个教师要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德育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并列入考核。学校以德育工作例会、德育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联系和交流,静态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德育特约教研员制度。根据德育工作的实际,聘请德育特约教研员,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研究。三是要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预案机制。主要提出一些预防违法犯罪、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方面的针对性预案,或者涌现出优秀典型事迹时的引导机制,形成德育工作的预案机制。四是抓好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年轻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学校要鼓励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组织好有关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其他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五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学生,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通过业余党校、团校、队校和学生会工作,培养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自求进步、自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六是确保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经费要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切实保证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设备,改善德育工作条件,使德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二)、突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创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模式各学校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利用有效载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以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兴趣,用技能培训影响学生的发展,以课余活动吸引学生的精力,不留管理时空死角,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效益。1、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实践活动,体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技能教学、实训、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劳动习惯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的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要把德育活动纳入实训、实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成绩考核。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教育。2、强化法制教育,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切实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要充分发挥学校与乡镇街道社区的联合作用,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教网络,把法制教育与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结合起来,减少管理上的真空,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各校要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开展校际之间的联系、帮扶与交流活动,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三)、探索开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方法途径1、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建立健全德育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特约德育研究员的作用,注重学生思想状况发展趋势的研究,特别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实验和行动研究,探索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加大对适合职高学生的德育资源的开发力度。特别是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各校要注意收集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案例和德育工作案例,加强与社区、企业等有关部门的合作,结合职业学校的实习和见习活动,构建学生课外德育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探索职高生综合实践活动模式。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交流和探讨,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等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机制,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四)、建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 加强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学校要认真落实各项德育工作要求,把德育工作业绩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以本实施意见提出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及组织管理为主要依据,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考核细则见附件。 对职业学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估,要以本意见规定的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测评标准和办法,由学校组织实施。 德育工作考核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注意实效,坚持民主、全面、公开的原则,要反映真实情况,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对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