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师缘,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出处:职教通讯 201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政策;完善路径
摘要:当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还没有任何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文本,同时,也没有出台能够明确指导、规范和保障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较为完整、系统性的政策文本。以责任主体、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三方面为着入点,通过分析散见于我国各种政策文件里的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能够发现当前相关前政策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勾勒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4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出处:教育与职业 2008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科学;行动导向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265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 2012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地方政府;协调发展;研究生;现代;教育实践;专科层次;建立;本科;职业性
摘要:目前,从中央高层到地方政府,从职业教育理论界到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对建立从中级到高级(包括专科层次、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层次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为什
作者:徐涵,周乐瑞,孙珊珊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
出处:职教论坛 2013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法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校企合作政策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三个时期。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陆续出台了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但当前,在国家层面缺乏与职教法相配套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以及为地方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出台校企合作法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3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科学院职教所 所长教授沈阳)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 2008
关键词:学习领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知识;行动导向
摘要: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它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建构课程内容;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04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出处:教育与职业 2011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德国;实施效果
摘要:文章运用了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者F.Rauner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测量职业能力的八项标准,对学习领域课程在德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领域课程所倡导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是部分得以实现,这归因于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标准。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8 次;
作者:庞世佳,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出处:职教通讯 2015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政策;内容;分析
摘要:在梳理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政策分析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了其综合性、继承与发展性、协调性的特征。针对政策内容目标规范过于宏观、实施主体规范不够清晰、措施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中高职衔接保障措施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3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出处:辽宁教育 2014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区域职业教育;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专业建设;专业设置;集群竞争力;基于区域;产业群;内在要求
摘要:随着产业的全球化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基于区域的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集群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也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更是产业成长的一种重要路径,也是我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是以专业建设为核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2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关键词:职业能力水平;学习领域;教学效果
摘要: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德国推行已经十余年,最近的职业能力测试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理解和把握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所倡导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并没有得以完全实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核心因素是目前在德国应用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3 次;
作者: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出处:辽宁教育(学术·教研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