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当代经济 2015
关键词:扶贫;资金;土地;幕阜山片区
摘要: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集中开发扶贫攻坚两年来,在策划项目、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双带双扶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扶贫资金欠缺、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困难与矛盾。对此,本文提出必须坚持一体化布局,差异化发展;保障新农村,服务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破解征地与失地矛盾,借助重点工程做出品牌效益 ...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关键词:向阳湖;牛汉;诗歌;刚强;善良
摘要:牛汉的向阳湖诗歌,写鸟兽虫鱼,写花草树木,写的是自然界,写的也是人类社会。诗歌展示了诗人的刚强秉性,也展示了诗人善良的本性。对光明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对生之尊重,对美之敬畏,是牛汉向阳湖诗歌的鲜明主题。牛汉的诗歌需要再读,《鹰的诞生》讲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半棵树》是一个完美的战士,《三月的黎明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 次;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关键词:臧克家;向阳湖;诗歌;研究
摘要: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1969-1972年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回京后创作了一组向阳湖诗歌。臧克家向阳湖诗歌颇具特色的要数他对劳动的独特感受,那种耕耘的期盼、收获的喜悦在他的诗歌中溢于言表;他对咸宁人民那种\'永生不能忘\'的亲情,对向阳湖这片土地\'一草更一木,摇曳牵肚肠\'的思恋,像一头老黄 ...
作者:廖伦建,戴国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当代职业教育 2015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湖北
摘要:湖北省高职教育在开设专业、专业在校生规模、专业生均数、重点专业及精品课程等项目上居于全国第一方阵。建设了一批在校生多、就业好、效益强的专业,积累了品牌特色专业的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在校生少、就业难、效益差的专业。需要我们因时因地,扬长补短,传承创新,建设适应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新常态下的强而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 次;
作者:廖伦建,戴国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教育与职业 2012
关键词:高职教育资源;政校行企;配置优化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大、贡献增大的同时,存在着总体资源的稀缺与结构性浪费等矛盾。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无形资源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受体。政府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主控\'作用;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体、主动\'作用;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2 次;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关键词:王世襄;诗歌;向阳湖
摘要: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王世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玩即学,学亦玩;劳亦学,劳亦玩;这就是王世襄的境界。于是苦中有乐,有了放牛、喂鸭、养猪、观渔的乐趣,更有扁担\'此君劲节不可移\',菜花\'昴首犹作花,誓结丰硕子\'的乐观与坚定。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当代职业教育 2014
关键词:职业教育研究所;决策;教改;科研
摘要: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学校直属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服务决策,服务教改、服务科研、服务社会等职能。高职院校内设职业教育研究所,有利于为高职院校整体功能的发挥拓宽平台,为高职教育高效持续发展增加保障。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文学教育(上半月) 2014
关键词:向阳湖;咸宁市;诗歌;文化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6000余名文化部领导干部,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等下放咸宁向阳湖,这些文学大师和艺术巨匠中有著名诗人张光年、臧克家、郭小川、李季、绿原、牛汉等.研究向阳湖诗歌让我们反思中国现代社会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启迪;让更多的人记住向阳湖文化名人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
作者:廖伦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
出处:荆楚学刊 2014
关键词:汉江流域;湖北;文化;旅游
摘要:湖北汉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炎帝文化、三国文化、唐代文化、道教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选准培植以上文化在汉江这一空间的闪光点,理顺串连这些闪光点内在发展的主要脉络,拓宽架构这些主要脉络所辐射的网目,富集汉江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做活做强湖北汉江流域文化旅游。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2 次;
作者:廖伦建,廖咏絮 (湖北省咸宁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
关键词:话语权;习近平;情理;雅俗
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用于治党理政的文稿,代表着政党与国家的重要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稿以“理·情·文”三个维度,鼎足支撑其话语权,极具鲜明特色、富有创新意义。理合于道,以“法”为准才能拥有话语权;理寓于情,以“民”为本才能彰显话语权;理寓于文,雅俗结合才能拓展话语权。